昆明大观楼的楹联
昆明大观楼的楹联中,最为著名的是清代孙髯翁所作的长联。这幅长联长达180字,对仗工整,文笔华美,气势磅礴,文化格调高雅。具体内容如下:
上联:五百里滇池,奔来眼底。披襟岸帻,喜茫茫空阔无边!看:东骧(xiāng)神骏,西翥(zhù)灵仪,北走蜿蜒,南翔缟素。高人韵士,何妨选胜登临,趁蟹屿螺洲,梳裹就风鬟(huán)雾鬓(bìn);更苹天苇地,点缀些翠羽丹霞。莫辜负:四围香稻,万顷晴沙,九夏芙蓉,三春杨柳。
下联:数千年往事,注到心头。把酒凌虚,叹滚滚英雄谁在?想: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。伟烈丰功,费尽移山心力,尽珠帘画栋,卷不及暮雨朝云;便断碣(jié)残碑,都付与苍烟落照。只赢得:几杵(chǔ)疏钟,半江渔火,两行秋雁,一枕清霜。
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,视野开阔;下联写云南历史,追溯直达汉唐。一边写景,一边叙事,一边抒情,水平极高,令人叹为观止。同时,它也体现了大观楼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角色,见证了云南的繁荣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。
昆明大观楼楹联详细解析
昆明大观楼的楹联,是由清代诗人孙髯翁所作的一副长达180字的长联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长联”。这副长联不仅文辞优美,对仗工整,而且意境深远,寓意丰富。
上联解析:
上联开篇“五百里滇池,奔来眼底”,气势磅礴,将滇池辽阔壮丽的景象尽收眼底。接着,“披襟岸帻,喜茫茫空阔无边”表达了作者面对滇池时内心的喜悦和舒畅。随后,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滇池四周的山川美景,“东骧神骏,西翥灵仪,北走蜿蜒,南翔缟素”,生动地展现了云南山水的神韵。接着,“高人韵士,何妨选胜登临”则是对那些有才华、有品味的人士发出的邀请,鼓励他们来此登高望远,领略滇池之美。最后,“趁蟹屿螺洲,梳裹就风鬟雾鬓;更苹天苇地,点缀些翠羽丹霞”则进一步描绘了滇池周边的自然景观,使其更加生动形象。
下联解析:
下联则以历史为线索,追溯了云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。“数千年往事,注到心头”开篇就点明了历史的厚重感,使人不禁陷入沉思。接着,“把酒凌虚,叹滚滚英雄谁在?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。随后,“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”则是对云南历史上重要时期的概括和回顾,展现了云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。最后,“伟烈丰功,费尽移山心力;尽珠帘画栋,卷不及暮雨朝云;便断碣残碑,都付与苍烟落照”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无奈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、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。
整体解析:
这副长联不仅展现了滇池的自然美景和云南的悠久历史,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、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。通过上联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下联对历史文化的回顾,作者将自然与人文、现实与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使整副长联充满了哲理和韵味。同时,这副长联也体现了孙髯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,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。
详解: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
详解: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
这句话出自清代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,是下联中的核心内容,高度概括了云南历史上的四个重要时期和事件。下面我将逐一解释这四个部分:
- 汉习楼船:
- 背景:汉武帝时期,为了联合大夏共同抗击匈奴,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了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。然而,汉武帝听说从蜀地出发有一条可以通往身毒(今印度)的商道,这条道路可以避开匈奴的威胁,于是他派张骞再次出使,试图开通这条道路。
- 含义:“汉习楼船”指的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征服洱海地区的昆明族,练习水军,开凿昆明池,建造楼船(战船)以进行水上作战。这象征着汉朝对于开辟新通道、扩张疆土的决心和尝试。
- 唐标铁柱:
- 背景:唐朝时期,吐蕃势力逐渐强大,与唐朝在西南地区展开了长期的争夺。特别是洱海地区,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。
- 含义:“唐标铁柱”指的是唐朝为了保卫西南边疆,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,在苍山(今大理附近)立下的铁柱,以表彰战功。这象征着唐朝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决心。
- 宋挥玉斧:
- 背景:宋朝时期,由于北方辽、金等国的威胁,宋朝的对外政策较为保守,对于边疆的扩张持谨慎态度。
- 含义:“宋挥玉斧”指的是宋朝在与大理国划界时,以玉斧画线为界,将大渡河以西的地方让给了大理国。这象征着宋朝对于维护内部稳定、避免过度扩张的政策取向。
- 元跨革囊:
- 背景:元朝时期,蒙古帝国势力强大,忽必烈建立了元朝,统一了中国。在西南地区,元朝也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和扩张。
- 含义:“元跨革囊”可能指的是元朝军队在征服云南等西南地区时,利用皮革制成的囊袋(革囊)作为渡河工具,展现了元朝军队的强大和军事行动的迅速。这象征着元朝对于统一全国、扩张疆土的决心和实力。
总的来说,“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云南历史上的四个重要时期和事件,不仅展现了各个朝代的政治、军事和文化特点,也反映了云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变迁。
参与讨论
(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)
参与讨论